不止于生活美学 手造也可“扶贫”
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上,刺绣、编织、布艺、造纸、竹艺等80余项国内外非遗手工技艺设摊展示。
“手造的兴起,与时代的两个反差有关。一方面,科技进入生活,以便捷替代人工劳作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创造愈加成为人的价值需求。”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说,“手造之所以受热捧,因为它满足了人从手工创作中重寻价值的需求。”
来自青海果洛的卓玛吉说,手造不止于生活美学,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带动当地脱贫致富。此番带来的所有牦牛绒制品,都是她来沪参加高校非遗研培计划后,与设计师共同开发、制作的新产品。在当地,卓玛吉一面与家乡的20多户牧民组成合作社,共同制作牦牛绒产品;一面通过上海举办的设计周、博览会等平台,为产品寻找销路。来源《解放日报》